您的位置:首頁 >產經 >

熱評丨“搶”“囤”不應成常態(tài)

2022-12-20 21:49:14 來源:瀟湘晨報

“1000顆布洛芬,不賣!免費送”“鄰居你住哪里,需要什么藥,我給你送過來”“終于高價進到一批退燒藥,今天晚上開始會陸續(xù)免費發(fā)放給周邊急用藥的市民朋友們”“布洛芬到貨,只送,不賣!”......這些來自北侖、溫州、長興、海鹽等地的聲音,讓很多搶不到藥的居民親歷溫暖。

不知道近期有多少人的日常是這樣的:線上,在美團、叮當快藥、京東等APP上,刷新各種藥品庫存;線下,跑遍藥店“碰運氣”,希望能“撿漏”布洛芬等緊缺藥物。但一個個“售罄”還是把藥物短缺的現實擺在人們面前。

最近,染疫人數攀升,按照各地對疫情高峰的預測,很多地方正處于“迎峰”關鍵節(jié)點。感染的人需要藥物來緩解癥狀、加速恢復,健康的人需要藥物以防萬一、以保心安。這些考量讓囤藥、搶藥一時間成了“社會風尚”。甚至不少網友還通過“異地搶藥”的方式,盯上了偏遠地區(qū)的有限藥源。

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
適當備藥可以理解,但過度搶囤既不理性,也沒必要。

一方面,每個人使用藥品的數量和種類有限。就拿布洛芬來說,陽性患者一天吃幾粒、連吃幾天,這些都要謹遵醫(yī)囑,而同一類型的藥品也不建議疊加使用。吃得越多,反而可能造成肝臟損傷,藥物疊加不等于藥效疊加。這些科學常識決定囤藥現實意義不大。

另一方面,非理性囤藥也會擠兌醫(yī)療資源,障礙了公共利益最大化。這種行為背后有人們面對風險的緊張心理,但如果把緊張化成搶藥動機、付諸行動,那藥廠再怎么開足馬力、生產再多的藥也禁不住人們一擁而上的哄搶,反而給老年人、孕婦、基礎疾病人群等重點群體留下一個個空貨架。

這邊囤藥的人吃不完,那邊需要的人沒藥吃,這種矛盾急需化解。

呼吁公眾不搶藥,但不能止于呼吁,更要在藥品的供應模式上“動腦筋”。

面對當前藥品緊缺的難題,浙江、廣東、北京等地都推出了退燒藥拆零銷售政策。讓消費者按照藥品的用法用量購買,而非按照藥廠包裝的整盒購買。同時,為了防止哄搶,不少藥店也同步推出了限購政策,憑身份證購買,按照新冠病程,只準足量,不準過量。特殊時期,這些“化整為零”“按需購買”的新模式能緩解供需緊張,把有限的藥物用在刀刃上,保證藥盡其用。

除此之外,鄰里互助的模式也值得大力推廣,能夠讓藥物從囤在家中的“固定資源”變成按需流轉的“靈活資源”,提高藥品的利用率。最近,溫州、永嘉、樂清等地“共享小藥房”的運作如火如荼,多地自發(fā)組建共享互助群調劑閑置藥品,既能解新冠患者的燃眉之急,也能解藥物短缺的社會難題。臺州等地也在12月20日發(fā)出了“鄰里互助 藥品共享”倡議書,呼吁大家在滿足自身用藥需求的前提下,雪中送炭、互幫互助。

藥品的最大價值應該是用在治病上,而不是囤在家里閑置積灰。面對暫時性的藥物短缺,拆零限購、鄰里互通,這些都是能緩解藥品分配失衡的有益之舉,不妨大力推廣。

標簽: 大力推廣 是這樣的 今天晚上 這些來自 肝臟損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