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同學(xué),各位老師,早上好。疫情三年,恍如隔世,我們熬過了艱難的三個寒冬,終于在2023年迎來了春暖花開,久別重逢。這樣特殊的日子,我想請大家思考一個看似沉重殘酷,實則無比重要的問題:“假若此時此刻就需要歸還生命,你覺得來這一趟盡興了嗎?”...我們當然可以用幾秒鐘時間,給出“是”或“否”的答案。然而,其中包含的人生議題,也許需要我們用數(shù)年的體驗和思考去驗證。此時此刻引入這一問題,或許可以幫助我們,對于如何重啟學(xué)習(xí)生活、找到人生目標和意義,做出更深遠的打算。
關(guān)于生命意義的議題,不少中外影視文學(xué)作品進行過演繹和探討。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,是受電影《心靈奇旅》啟發(fā),能讓我們的生命之旅更盡興更滿足的關(guān)鍵點。順便安利一下這部電影,2020年底由皮克斯出品,英文名《SOUL》,靈魂那個單詞。非常推薦大家觀看!
1、了解天性
(相關(guān)資料圖)
天性包括天賦和人格,天賦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獨特之處,那些我們擅長且充滿熱情去做的事情。人格則由基因和成長環(huán)境共同作用形成。人格的基本類型決定了一個人的底層操作系統(tǒng),是TA思維及行為的基本盤。
人本主義心理學(xué)的開創(chuàng)者馬斯洛主張:人一定要學(xué)會善待(而不是違抗)自己的天性。他在《心理學(xué)的論據(jù)和人的價值》中說:
一顆橡樹子迫切想要成長為一顆橡樹,一只老虎必須向老虎的樣子推進。人最終不是被澆筑或塑造成的,環(huán)境的作用最終只是幫助他們實現(xiàn)潛能。
學(xué)會坦然地面對自己天性中形狀奇怪并不圓潤的部分,再聚焦其中的優(yōu)勢,讓它可以得到高功能的發(fā)揮,就是這個心理流派反復(fù)強調(diào)的 “接納自我,允許自己全然為人”。
在成長過程中,我們經(jīng)常被要求 “成為他人”。遇到問題和困難時,也往往容易被自己所不具備的氣質(zhì)所吸引,反復(fù)把自己代入理想化的他人。
但每當我們按照要求“成為他者”的時候,天性就遭受了一分貶損,而天性的失落對“生之意義”危害深遠。
當一顆橡樹子被要求成為老虎時,當我們長期忽略內(nèi)心的聲音、習(xí)慣性地去迎合別人的期待時,天性對我們的回擊就是混沌、混亂、抑郁,甚至更嚴重的——火花逐一黯淡熄滅,再難感受到生活的意義。
這就是關(guān)于幸福的第一條建議:每種性格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及健康譜系,真誠地面對、審視它,請務(wù)必披荊斬棘成為真正的自己。
2、抓住“心流”
從小到大,我們多多少少都感受過這樣的時刻:聽到喜愛的音樂渾然忘我、沉浸于小說和電影的情節(jié)廢寢忘食、專心致志地畫畫、做手工、打一場酣暢淋漓的球賽熱血沸騰……做這些事時,我們?nèi)粚W?、伴隨著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、如此投入以至于忘記了時間的流逝。
這種極度美妙的時刻,在心理學(xué)中被稱為:【心流】( Mental Fow),以及【高峰體驗】( Peak Experience )。
心流即一個人完全沉浸在某種活動當中,無視其他事物存在的狀態(tài)。
心靈體驗到達最優(yōu)狀態(tài)時,我們會同時感受到興奮和寧靜,如入無人之境。只有當注意力專注于實際目標,行動與機緣又搭配得天衣無縫時,才會出現(xiàn)這種現(xiàn)象。
樹立追求的目標,能使感官變得井然有序,因為這時,人必須全心投入手邊的工作,將其他一切拋諸腦后。這種為克服挑戰(zhàn)而奮斗的階段,往往是我們認為的一生中最愉悅充實的時光。
提出“心流”這一概念的心理學(xué)家米哈里·契克森米哈賴說道:
任何人只要能夠控制注意力,并將它專注于既定目標,就一定能有所成長、精益求精。借此不斷練習(xí)自己的技巧,迎接更艱巨的挑戰(zhàn),使自己更加出類拔萃。
專注沉浸地做一件有挑戰(zhàn)的事,本身就能帶來極大的滿足感和幸福感。如果你不了解自己的天性為何,就從尋找能讓你體驗心流的事情開始吧!
3、感受當下
在這里要特別說明的是,當我們陷入對目標的過度執(zhí)著中,而不是將其當做前行的方法和工具,它可能會慢慢滑向不那么健康的譜系,使我們迷路。
因此,感受幸福的第三個心法,即為珍惜當下。“往者不可諫,來者猶可追”。把握好當下,一步步走向想要的未來。
如果暫時找不到天賦也完全不是問題,就細細咀嚼每一口披薩的美味、與身邊的人走心地交流、聆聽接納而不判斷他人的想法、感受風(fēng)、感受甜、看見光,認真對待一片樹葉。
人生不需要著急,對待它不妨再溫柔勇敢一些,接納它、感受它,去成為橡樹,去成為猛虎。
請記住,失敗者不是可恥的,渺小而孤獨的每一個人都不是可恥的,我們都有存在的理由。
以上就是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全部內(nèi)容,最后祝同學(xué)們和老師們新學(xué)期健康,進步!謝謝。
撰稿人:王夢媛
審稿人:孫浩 劉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