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資料圖片)
新華社天津7月21日電(記者周潤健)“赤日幾時過,清風無處尋”。北京時間7月23日4時07分將迎來大暑節(jié)氣,此時節(jié),熱浪滾滾,萬物如同被蒸煮,我國大部分地區(qū)迎來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。
天津民俗專家、專欄作家由國慶介紹,公歷每年7月22日至24日,當太陽到達黃經120度時,為大暑之始,它是二十四節(jié)氣中第十二個節(jié)氣,也是夏季最后一個節(jié)氣。大暑一般在“三伏天”里的中伏前后,民間有“冷在三九,熱在中伏”的俗諺。此時節(jié),我國大部分地區(qū)天氣非常炎熱,經常會出現(xiàn)40攝氏度的高溫天氣,驕陽如烈火,酷熱難耐;當陰天下雨時,天氣更是悶得令人喘不過氣來,如在蒸籠之中。
古人根據(jù)對大自然的觀察,將大暑分為三候,其中的二候為“土潤溽暑”,意思是說土壤浸潤,天氣悶熱,濕氣很重?!对铝钇呤蚣狻穼Α巴翝欎崾睢庇薪忉專骸颁?,濕也,土之氣潤,故蒸郁而為濕;暑,俗稱齷齪,熱是也?!碧拼牧谠?、宋代的蘇軾等文人墨客也都曾用“蒸郁”一詞來形容大暑前后的悶熱潮濕之感。
大暑前后,土地濕潤,天氣炎熱,農作物生長最快,草木郁郁蔥蔥,蚱蜢、蜻蜓、蟋蟀等昆蟲也比較活躍,所以有些地方的百姓在茶余飯后還有以斗蟋蟀為樂的風俗。
小暑接大暑,大暑連三秋。大暑一到,也意味著離秋天越來越近了。唐代詩人元稹說“大暑三秋近,林鐘九夏移”,這里的“林鐘”是古樂十二律之一,隨著律音響起,夏天(九夏)就要過去了。
大暑前后大眾該如何養(yǎng)生?由國慶結合養(yǎng)生保健專家的建議提醒,此時節(jié)頻現(xiàn)高溫天氣,要注意預防中暑,合理安排工作,注意勞逸結合;及時補水,盡量少喝冰水;調整好出行時間,盡量規(guī)避高溫時段出行;注意室內降溫;不熬夜,保證充足睡眠;講究飲食衛(wèi)生。
在日常餐飲方面,除了要多吃新鮮果蔬外,還應適當多吃些清熱祛濕、益氣補脾的食物,如荷葉綠豆粥、海米冬瓜湯、老鴨湯、薏仁鯽魚湯、番茄牛肉煲等。(完)
標簽: 也意味著 清熱祛濕 經常會出現(xiàn) 唐代詩人